3月13日,拉萨市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专项组召开2025年第1次推进会。市委副书记、专项组组长赵辉年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党组副书记,专项组副组长格桑次旦,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专项组副组长彭飞跃,市政府副市长、专项组副组长高军出席。各县(区)委统战部部长、功能园区和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市专项办工作人员参会。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精神,新修订的《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自治区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全区民委主任会议精神,全市统战部长会议精神,听取墨竹工卡县、文创园区、市公安局模范区创建工作计划,安排部署2025年模范区创建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模范区创建工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西藏实际,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明导向,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明确目标。我们要全面总结拉萨先后两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当下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模范区创建工作中取得新成效。一是巩固提升模范区创建工作体制机制。突出群众性、实践性、时代性,通过干部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和形式,形成全社会共建共创共享强大合力,实现党委统一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府全面负责、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模范区创建进机关、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连队、进企业、进景区、进网络、进家庭,制定完善示范单位作用发挥评估细则,做到示范单位能上能下,推动和促进创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二是稳步推动模范区创建“进网络”。以区、市主要媒体为依托,整合融媒体资源,用好“三微一端”等网络媒体,打造多层次全领域“互联网+民族团结”交流共享平台。守好意识形态阵地,依法加强互联网和自媒体管理,加强互联网涉民族因素话题的管理。推出一批融媒体产品,积极主动为民族团结进步发声,促进各民族干部群众交流互鉴,积极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把互联网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平台。三是广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大院(小区)为试点,引导各族群众居住嵌入、教育嵌入、经济嵌入、文化嵌入,构建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逐步完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在学校营造有利于各族学生共同成长进步的环境氛围,让校园成为民族团结的摇篮。加大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力度,组织中小学生到区外参加“石榴籽一家亲”“暑期同心营”等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区外就学的西藏籍大学生参加民族团结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办好各种形式的参观交流团,加大拉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人文和民间等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对口援藏等渠道,推动对口支援省(市)每年提供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干部人才援藏和教育、医疗“组团式”援藏优势,在援藏进程中撒播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种子”,使援藏工作成为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四是全力以赴确保模范区创建工作目标如期完成。保持创建工作的连续性,积累工作实绩和创建成效,切实做好巩固提升和查漏补缺工作,清醒认识创建工作的刚性约束,在工作力度上始终保持较大程度的强度、密度和压力,持续巩固和夯实模范区创建工作基础。
会议要求,2025年模范区创建工作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各单位要切实履职尽责,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全力开展模范区工作。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民族工作、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民族工作、党委统战部领导民族工作部门、民委委员单位和专项组成员单位持续发挥作用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三是要强化督查检查,夯实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都是模范区工作的责任主体,每名干部群众都是具体责任人,各责任单位的领导,也要把责任落实到每名干部,安排专人负责模范区创建工作,谁的任务谁完成,谁出了问题谁负责。市专项办和各牵头单位要认真履行责任,督促进度,解决问题。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专项办要加大督查力度,明确督查重点,严督细查,跟踪问效,随时掌握进度,推动工作落实。
责任编辑:谭云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